——再讀《西行漫記》
今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。在過去的80年中,,中外人士對于長征的書寫不絕如縷,,以長征的故事為主題的圖書層出不窮,其中不乏影響深遠的經典之作,。80年,,世界雖然發(fā)生了巨大的變化,,但今天我們重新閱讀這些經典,,依然可以再次領略長征的前所未有,,體會中國共產黨的偉大。 ——編 者
1971年,,葉嘉瑩在哈佛大學遇見費正清的兩位臺灣學生,,他們向她推薦了《西行漫記》。葉先生讀后感嘆道:“我很感動,,沒想到共產黨這么了不起,,共產黨人為了理想艱苦奮斗真是不容易,他們爬雪山,、過草地真是不簡單,,共產黨的成功不是偶然的,我真的很佩服,。”
如果說中國五千年歷史是任繼愈提煉的兩件大事:建立多民族大一統(tǒng)的封建國家和建立現(xiàn)代化的人民民主國家,,那么,長征無疑是第二件大事中的史詩,、傳奇,、華 彩。沒有長征,,現(xiàn)代化的人民民主國家不可能浴火重生,費正清所謂“偉大的中國革命”也將黯然失色,。斯諾的《西行漫記》說道:“長征是軍事史上偉大的業(yè) 績……與之相比,,漢尼拔經過阿爾卑斯山的行軍看上去像一場假日遠足。”
正因如此,,長征的故事壯懷激烈,,可歌可泣,大渡河,、鐵索橋,、爬雪山,、過草地,構成現(xiàn)代中國激蕩人心的集體記憶,。而我對長征途中的一幕印象鮮明:野外宿營,, 篝火映紅,紅軍將士有的用法語唱起《馬賽曲》,,有的用德語背誦《共產黨宣言》“一個幽靈,,共產主義的幽靈”,還有的跳起風風火火的俄羅斯《水兵舞》……這 幕如詩如畫的場景不僅象征著長征以及中國道路的愿景與方向,,而且也顯示著衣衫襤褸的紅軍如黨史專家陳晉所言其實“很洋氣”,,這些泥腿子的精神世界原是充盈 著現(xiàn)代優(yōu)秀文化的基因。
今年適逢長征勝利80周年,,重溫斯諾《西行漫記》自然別有意味,。
1936年6月,美國著名記者斯諾訪問陜甘寧邊區(qū),,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(qū)的西方記者,。1937年10月,《紅星照耀中國》由倫敦戈蘭茨公司第一次出版,,向全 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工農紅軍的真實情況,,尤其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領導人的形象。該書一經出版便引起轟動,,兩個月內再版4次,。1938年1月蘭登書屋
在美國出版該書。1938年12月出版了中譯本《西行漫記》,。
這部新聞經典包羅廣泛,,多彩多姿,將歷史的嚴謹,、文學的生動,、哲學的洞明、新聞的真切有機融匯,,淋漓盡致地展現(xiàn)了紅星照耀中國的“那種精神,,那種力量,那 種欲望,,那種熱情”,。斯諾自謙也如實地說道:“凡是這些,斷不是一個作家所能創(chuàng)造出來的,。這些是人類歷史本身的豐富而燦爛的精華,。”
在春水般清澈迷人的敘述中,斯諾也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,、畫面,、故事,、細節(jié)等,濃墨重彩地描繪了紅軍的精神世界,,讓世人看到了紅軍非但不是蔣介石“文化圍 剿”刻畫的草莽流寇,,相反,紅軍是用先進文化塑造引領的,,有靈魂,、有信仰、有理想的“中國唯一的一支從政治上來說是鐵打的軍隊”,。正是浩浩湯湯的共產主義 精神偉力,,鑄就了鐵流兩萬五千里,紅軍威名天下?lián)P的英雄史詩,。
且不說出現(xiàn)在斯諾筆下的毛澤東,、彭德懷、周恩來,、林伯渠,、徐海東、徐特立等領袖或將領,,僅看《西行漫記》中一個個普通士兵,,就展現(xiàn)了何等生機勃勃的精神氣 象!在《“真正的”紅軍》一節(jié)中,,斯諾提到一組數(shù)據(jù):“要了解這些所謂的土匪,,最好的方法也許是用統(tǒng)計數(shù)字。因為我發(fā)現(xiàn)紅軍對全部正規(guī)人員都有完整的數(shù) 據(jù),。下面的事實,,我覺得極有興趣和意義,是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,、能說俄語的二十九歲的楊尚昆從他的檔案中找出來的,。”
其中,有個數(shù)據(jù)現(xiàn)在看來依然讓人覺得不可思議:“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的士兵是有文化的——這就是說,,他們能夠寫簡單的信件,、文章、標語,、傳單等,。這比 白區(qū)中普通軍隊的平均數(shù)高得多了,比西北農民中的平均數(shù)更高,。”而且,“所有的連長以上的軍官都有文化,,雖然我遇見過幾位軍官,,他們參加紅軍以前還不能認
字寫字”,。
斯諾記述的一幕幕紅軍將士的精神圖景,既無關蒼白的風花雪月,,也無關貧血的子曰詩云,,而是熔鑄著共產主義自由、民主,、獨立,、平等的精神價值,洋溢著清新剛健的新文化青春氣息,,仿佛蘇區(qū)的新三字經:“天地間,,人最靈,創(chuàng)造者,,工農兵,,男和女,都是人……”
毛澤東說,,長征是宣言書,,長征是宣傳隊,長征是播種機,。斯諾用一個記者的筆觸同樣寫道,,你可以把整個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史看成是一個盛大的巡回宣傳演出,這 很可能是紅軍最有永久價值的貢獻,。千百萬年輕的農民聽到了他們傳播的馬克思主義福音,,紅軍真誠迫切的目標始終是要震撼并喚起億萬人民,召喚起他們?yōu)?/span>“人民 當家作主”而斗爭,,為正義,、平等、自由,、有尊嚴的生活而斗爭,。這種理想,這種信仰,,不僅伴隨紅軍走過萬水千山,,而且也如星火燎原,鍛造了一個青春作伴的人
民共和國,。
半個世紀前,,伴隨長征30年,誕生了兩部經典曲目,,一是最年輕的開國上將肖華創(chuàng)作歌詞的聲樂套曲《長征組歌》,,一是大型音樂舞蹈史詩《東方紅》里的女聲獨
唱《情深意長》。兩部作品都抒寫了各族人民心目中美麗如歌的長征:無論是慷慨悲歌的“革命理想高于天”,,還是深情委婉的“索瑪花一朵朵,,紅軍從咱家鄉(xiāng) 過”,,都賦予了長征詩情畫意。今天重溫經典,,再讀斯諾,,心中也不由漾起那些激動人心的句子:
想念青春,想念紅星照耀中國的日子
想念斗爭,,想念他長征時代枯瘦的面容,、革命家的腿
想念真理,想念雄關漫道
少年中國如麥浪般前赴后繼…… (人民日報)